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

我不想當中國人,我也不喜歡「中國文化」。


我是台灣人,以擁有台灣文化驕傲,因為台灣多元包容的社會特質孕育出進步的台灣文化。

偶然之間,看到discover頻道台灣珍寶系列的歌仔戲,我得到一個結論:原來台灣早已包容「中國文化」。鄉野間詠唱的曲調,源自於百年前移民的漢人,雋永的文字、平仄的韻腳、詼諧的對白、教忠教孝的哲理被保留在這塊土地,昇華於台灣人的思維。更迭的統治者拔除不了根植於民間的戲曲,只能貶抑多采多姿的歌仔戲。

恍然大悟,古典高尚的京劇對應低俗淺薄的歌仔戲;時尚艷麗的台北女人對應俗不可耐的台妹;巨大明亮的北京機場對應狹窄破落的松山機場;連結中國的世界觀對應鎖國封閉的島國心態。於是,我們向上學習1945年的「中國文化」,逐步遠離移民祖先的台灣「漢文化」;我們學會用「ㄅㄆㄇㄈ」唸書,忘記了「漢字十五音」吟唱;我們有了「中國鄉愁」,沒了台灣歷史。

到了最後,台灣文化成了台灣「本土」文化、鄉土教材。或者不當中國人,也得喜歡「中國文化」。就算當了台灣人,還要懾服於中國的廣大與進步。這是成英姝在中時部落格的標題,「我不想當中國人,但我喜歡中國文化。」、這是藍佩嘉的部落格文章「面對中國:自傲或自卑」,還有劉克襄的「全世界最大的機場」。

仔細想想,當台灣人有這麼難嗎?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我們台灣最好的文化,就是能夠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,去蕪存菁,是一個活著的、不斷在成長進化的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