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

我兒子買的是PUMA最新款1980元的球鞋

今天〈9/1〉在網路上,我看到兩篇文章, MESON:你會買nike shoes 童鞋給家裏寶貝穿嗎?以及,草莓起司蛋糕冰淇淋:我很同情meson的太太和小孩。讀完之後,我很同情我自己,我兒子鞋子的品牌有nike、puma、fila、new balence、洋基、火影忍者、甲蟲王者。

830大失血
下午14:30到台灣派部落格的攤位,領了我預訂的T-shirt和帽子,就陪我的兒子去買球鞋。集合地點附近有adidas, nike, fila, puma......的球鞋店,他說要換新鞋,根據我的記憶,這裡的鞋店不賣兒童鞋,所以,我一點也不擔心他會買到球鞋,結果我失策了。他一連三家碰壁之後,到了puma專賣店,他竟然找到一雙1980元最新款的球鞋。他高興的提著鞋袋〈左圖〉遊行,我淌血地穿著T-shirt走路。路程中,他還對我曉以大義:我花1980元買鞋,我還幫你出300元。老爸,你花了1600元買T-shirt和帽子,比我還會花錢。而且,T-shirt太大,我還不能穿。

應不應該買像nike、hermes品牌的衣服或用品給小孩呢?這樣的論辯讓我回憶起,十多年前在英國校園與一個荷蘭同學的討論,我問他有關荷蘭兒童的社會福利。他說,相較於台灣,荷蘭的社會福利是不是比較好,他不知道。不過,他說,現在荷蘭兒童福利政策的爭議話題是,政府應不應該補助弱勢家庭的小孩購買品牌服飾,避免他們在成長的過程有相對的「剝削感」。時光飛逝,我有了小孩,也面對這個問題。荷蘭同學說的相對的「剝削感」不是指,兒子花錢、老子賺錢這回事。相對的「剝削感」是指,兒童的穿著用品會反映出自身的社經地位,他們會不自覺地感受到社會的貧富現象,並察覺自己處在優勢或弱勢地位的心理感覺。
也就是,meson說的:
「不過當忽然班上有同學或是老師指著他的球鞋說 : " 哇 !! 你穿的是 Nike 球鞋也 !! "
我告訴你...雖然他們年紀小小的不懂什麼是名牌
不過已經可以感受到名牌所引來較多的觀注
甚至自身會產生莫名的優越感


prada的筆袋還是hermes的筆袋?〈右圖是prada的筆袋,美金兩百多元〉
索尼先生所說的hermes的筆袋也是一種相對的「剝削感」,他在他的部落格〈草莓起司蛋糕冰淇淋〉說:
有一對年輕的夫妻陪他們的小孩在PRADA的專櫃買筆袋
那對夫妻的小孩說:我還是比較喜歡HERMES的筆袋,........
索尼先生說:
「畢竟小一小二就開始用HERMES的筆袋
連我這麼虛榮這麼愛名牌的人
可能都會暗暗心中幹一句
"真是太超過了!!!!"
當然啦
其實是不爽"為甚麼我小時候沒有人買HERMES的筆袋給我!!"」

索尼先生這段具體而微的描述出相對的「剝削感」對成長的影響,小學生用HERMES的筆袋讓索尼先生有了不爽的感覺,他自我投射或想像小時候的不滿情境,產生了佔有某物行為的價值。家長必須滿足小孩的需求,父母才能體現身為父母的價值。兒子對老爸說:我要用hermes的鉛筆盒。當老爸看到價錢的時候,老爸的反應就是小孩感受到的感覺,那就是相對的「剝削感」如果這個小孩以擁有HERMES的筆袋作為同儕團體的認同標準,甚至產生自我所處的階級相較於其他家庭的高低認知,那麼,這種相對的「剝削感」就開始伴隨這位小孩成長。問題不在於,為小孩選擇的是nike的鞋子或hermes的筆袋,我想,問題在於,買與不買的選擇過程是否讓小孩產生適當的價值認知,小孩能夠以這樣的認知伴隨自我的成長。

5 則留言:

Gracias 提到...

在 funP 看到格主的交章,很讚!

匿名 提到...

如果為了怕小孩有所謂的「剝削感」而買給他名牌,其實反而是強化了這種「剝削感」。這樣的行動正是在肯定「沒有擁有名牌的人就是比較差的人」這樣的想法。

往後的日子裡,小孩對名牌的重視和要求就會越來越高,並且認為爸媽買名牌給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一旦父母有負擔不起,或不願意負擔名牌高價的時候,小孩就會受到這種「我無法擁有名牌的頓挫」。

這就好像為了怕小孩比別人矮,硬是建個台子讓他爬高,有一天台子越建越高,垮下來了,那重重的一摔應該是比「我比別人矮」,還要痛吧~~

匿名 提到...

小咪希望孩子,
擁有一切好的事物
(不只是名牌),
如果要享用更高級的東西,
應該讓他知道,
不是父母付錢買,
而是他自己自力更生後
有本事自己賺錢了再買!!
孩子可以享受優越感,
卻不能不知道,
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...

Sinchen 提到...

恩恩!我同意版主的看法,我認為小孩子也要懂得珍惜,而做父母的要考量家裡的狀況,再決定他的球鞋是PUMA、還是Nike,若有別家小孩出生就是含金湯匙,他當然身上都是名牌,而當自己的小孩有這種感覺「為什麼小明都可以用名牌的書包、鞋子、筆袋」的時候,我認為作家長的要能放下面子,跟自己的小孩說你爸爸沒辦法負擔那樣的費用,但是我會竭盡所能給你用最好的,我想這句話在小孩子的心理,應該會產生出「感激」的情緒,而若那家長為了面子就跑去買那些名牌,跟小明尬的話只會造成就像「鮮得 提到...」這就好像為了怕小孩比別人矮,硬是建個台子讓他爬高,有一天台子越建越高,垮下來了,那重重的一摔應該是比「我比別人矮」,還要痛吧~~。

匿名 提到...

版主的文章提到儿子成长过程中接受道德中国的教育,且似乎有很大的不满。但其实凡事没那么绝对,每个人观点都难免受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局限,以及感情因素的影响,所以难免有失偏颇。个人选择的而已。中国传统思想存在这么多年,也比有其精华和理由,国外也不乏更多缺乏类似教育导致的青少年问题, 比如少女流产,暴力, 吸毒, 辍学。。乖乖教育让一个社会平和稳定,在此基础上再改正其糟粕部分,岂不更好?